过氧化与人体疾病

氧在人体内必不可少,然而过多的氧却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,引起多种慢性疾病,甚至产生急性氧中毒导致生命危险。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过氧化损伤。

早在19世纪中叶,英国科学家保尔·伯特首先发现,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,人类也同样。人如果在大于0.05MPa(半个大气压)的纯氧环境中,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,吸入时间过长,就可能发生“氧中毒”(氧中毒是1878年西医提出的病名,是一种很难抢救的医源性疾病)。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,导致肺水肿、肺淤血和出血,严重影响呼吸功能,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。在0.1MPa(1个大气压)的纯氧环境中,人只能存活24小时,就会发生肺炎,最终导致呼吸衰竭、窒息而死。人在0.2MPa(2个大气压)高压纯氧环境中,最多可停留1.5~2小时,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,生命节奏紊乱,精神错乱,记忆丧失。如加入0.3MPa(3个大气压)甚至更高的氧,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,抽搐昏迷,导致死亡。

总而言之,人体各器官组织均不能承受过多的氧,因为氧本身不靠酶催化就能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,并能破坏贮存这些酸的磷脂,而磷脂又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的主要成分,从而最终造成细胞死亡,这个过程叫做脂质过氧化。此外,氧对细胞的破坏还在于它可产生自由基,诱发癌症。

此外,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。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,可生成过氧化氢,进而变成脂褐素。这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,它堆积在心肌,使心肌细胞老化,心功能减退堆积在血管壁上,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;堆积在肝脏,削弱肝功能;堆积在大脑,引起智力下降,记忆力衰退,人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,形成老年斑。

 

氧化导致疾病

氧能导致疾病听起来不可思议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

氧的化学特性很活泼,也很危险,在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中,氧会变得很不稳定,能够“氧化”邻近的分子,使得物质发生性质的改变,比如切开的苹果会很短时间就出现棕褐色,铁会生锈,等等。在人体内,过度的氧化会引起细胞损伤,从而导致癌症、发炎、动脉损伤以及衰老。

氧化对生物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对脂质、蛋白质和核酸的破坏。脂质因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受到破坏,导致生物膜结构功能发生改变;蛋白质对氧化也是很敏感的,尤其是其中的含硫氨基酸;DNA分子中的碱基和戊糖都是易氧化的位置,氧化可导致DNA断裂、碱基降解和与蛋白质交联,使得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或导致细胞死亡。

 

过氧化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,肿瘤,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、血管硬化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肾病、辐射损伤、免疫性疾病等等,都与其密切相关。抗氧化,实际上就是多种疾病的治疗、预防、康复良好有效的手段。

导致过氧化的三种主要物质形式

过氧化,实际上只是一种笼统、概括的说法,它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三个方面:氧自由基、单线态氧和过氧化物。

氧自由基是人体的代谢产物,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,是人体疾病、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,对人体的健康危害非常之大。

我们知道,细胞经呼吸获取氧,其中98%与细胞器内的葡萄糖和脂肪润结合,转化为能量,满足细胞活动的需要,另外2%的氧则转化成氧自由基。由于这种物质非常活跃,几乎可以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,引起一系列对细胞具有破坏性的连锁反应。

我们日常呼吸的氧为基态氧,它有两个未配对电子,是一种二价自由基。分子外层电子对平行旋转的称为三重态,反平行旋转的称为单线态;基态氧为三重态,其反应活性较低,三重态氧获得能量可转化为单线态氧,后者处于激发态;化学性质活泼,单线态氧是正常代谢产生的。三重态氧接受一个电子可转为较为活泼的还原态,称为过氧化物,过氧化物也是一种自由基,过氧化物既可作为氧化剂又能作为还原剂。过氧化物在生物体内的反应活性较低,它本身对生物体的氧化损害不大。同样,过氧化物也参与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抵御微生物、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细胞活动等。在生物体内,过氧化物的主要反应是与自身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和氧,这一反应称为过氧化物歧化反应,它可自发进行,也可在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的催化下进行,过氧化氢进一步形成反应活性很高的氢氧自由基(HO)过氧化物还可与一氧化氮(NO)反应生成活泼的过氧硝酸盐(00NO)。

人体内,单线态氧和过氧化物一般也呈现为游离自由基状态,所以我们一般也把它们归结为氧自由基的一类。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知道抗氧化、消除氧自由基损伤的说法比较多,而很少听多消除单线态氧和过氧化物的说法。

 

创建时间:2024-12-25 16:23